宝鸡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56个,6.5万群众喜迁新家园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宝鸡市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搬迁安置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宝鸡市已建成5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计6.5万群众顺利住进新家园,实现了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性转变。
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导致的贫困问题。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了解,宝鸡市5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遍布全市各个县区,涵盖了农村贫困人口、地质灾害搬迁群众、生态移民等多种类型。这些安置点不仅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搬迁过程中,宝鸡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搬迁群众的实际需求。每个安置点都配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广场等,确保搬迁群众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品质。同时,宝鸡市还注重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搬迁安置点建设过程中,宝鸡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各安置点均位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既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此外,宝鸡市还注重搬迁点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宝鸡市在易地搬迁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6.5万群众顺利住进新家园,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易地搬迁工作的成功实施,不仅让宝鸡市6.5万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宝鸡市将继续加大易地搬迁工作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总之,宝鸡市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56个,6.5万群众住进新家园,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也展现了宝鸡市在易地搬迁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务实作风。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宝鸡市将继续发挥优势,为更多贫困群众创造幸福生活,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 • 秦雍城遗址考古研学基地开放,历史考古成中学生必修实践课,传承千年文化新篇章
- • 中国(宝鸡)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永久落户,签约项目总投资突破千亿大关
- • 秦腔《张载传》摘得文华大奖,关学精神首次登上国家级艺术舞台
- • 宝鸡市荣获全国生态农场整市推进试点,生物防治覆盖率显著提升至80%
- • 陇县古法核桃油登陆进博会,千万订单催生“黄金油”产业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节水50%、增产200斤,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 • 宝鸡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56个,6.5万群众喜迁新家园,开启幸福新生活
- • 金河镇光伏扶贫二期并网,年分红惠及2000户脱贫家庭,助力乡村振兴
- • 眉县猕猴桃大数据中心启用,助力精准调控种植降低灾害损失30%
- • 宝鸡“陈信办”服务品牌升级,企业满意度连续三年西北领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 九成宫书法研学基地正式启用,全县中小学碑帖临摹课程每日开课
- • 常兴镇纺织技工学校与雅戈尔集团签约,开启订单式培养新篇章
- • 金台观太极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万名太极爱好者共赴“太极圣地”
- • 秦腔《张载传》摘得文华大奖,关学精神首登国家级艺术舞台
- • 凤翔泥塑“非遗盲盒”热销,传统手艺年创收破亿元
- • 野河山自然学校开课,中小学每周开展生态科考实践,培养未来环保小卫士
- • 宝鸡试点“社区养老驿站”,老人可享24小时智能监护
- • “红黑榜”季度公示制度落地,末位单位负责人公开述职整改,强化责任担当
- • 扶风法门寺周边打造禅意民宿集群,助力村民户均年增收8万元
- • 陕粤港澳经贸周宝鸡引资登顶,数字经济项目占比超60%,引领区域经济新格局
- • “共享农业工程师”平台上线,助力农业发展,专家在线破解种植难题超万次
- • 宝鸡中考体育改革落地,体质健康优秀率显著提升至82%
- • 百名学生演绎“燕伋望鲁台”尊师礼,传承“抛箸寻师”典故
- • 西秦刺绣合作社订单激增,留守妇女月薪突破5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金陵古渡遗址宋代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博物馆即将建成
- •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扩能,助力乡村振兴“双保障”双赢
- • 全球传感器巨头霍尼韦尔落户宝鸡,50亿智能传感产业园奠基,开启智慧城市新篇章
- • 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新风系统,雾霾天PM2.5浓度低于50,守护学生呼吸健康
- • 陈仓花椒荣耀登顶,欧盟有机认证助力椒农收入翻番
- • 流动儿童“同城同待遇”政策落地,学籍办理零门槛,助力教育公平
- • “光明护眼工程”:教室护眼灯改造率100%,照亮学生健康成长之路
- • 七星河国家湿地:揭秘黑鹳、白鹭等珍禽的更佳观测点
- • 宝鸡美食闪耀太空,宇航员太空尝“西府味”
- • 凤翔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新市民租金低至市价30%,助力城市融合发展
- • 宝鸡石油钢管公司突破深海钻探技术,助力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 • 凤翔泥塑携手航天IP,限量款盲盒首日售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九龙山玻璃悬索桥正式运营,云端漫步俯瞰丹霞奇观,开启奇幻之旅
- •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标准,再现碧波荡漾美景
- • 金台区近郊“共享菜园”走红,市民认领土地助力农民增收
- • 凤翔长青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助力我国减排二氧化碳23万吨
- • 陈仓区西山秘境:悬崖古栈道惊现,徒步爱好者新晋打卡地
- • 和氏乳业羊奶粉生产线扩建,年产能跃居西北之一,助力羊奶粉市场蓬勃发展
- • 智慧养老,守护夕阳——社区养老驿站覆盖90%街道,智慧监护系统服务10万老年人
- • “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成功落地,千户果农共筑价格波动风险防线
- • 岐山转鼓非遗村:游客体验百人战鼓方阵,感受古老文化的震撼魅力
- • 宝鸡至汉中高铁年内开工,秦巴山区迈入“2小时经济圈”新时代
- • 无人机植保助力千阳矮砧苹果园,亩产提升30%,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新篇章
- • 宝鸡制造业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全球更大钒液流电池基地投产,储能装机量达500MW/2000MWh,助力我国能源转型
- • 燕伋望鲁台文化公园开园:登台眺望齐鲁,体验“投箸寻师”礼仪,感受千年文化传承
- • “班超使者”国际青年计划启动,意大利学生重走西域古道,传承丝路文明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环保新篇章
- • 太白山脚下农家乐集群焕新升级,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收入翻番再创新高
- • 九龙山景区直通车开通,山区群众进城就医时间缩短1小时,便民利民新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 • 新加坡数字经济合作区启动,共建西部算力枢纽节点,共筑未来数字丝绸之路
- • 陇县羊乳小镇:年接待游客50万,三产融合产值破百亿
- • 通村公路建设助力山区发展,物流成本降幅显著
- • 哈萨克斯坦面粉加工基地盛大投产,年处理小麦50万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 • 《扶风鹿糕馍荣登《舌尖上的中国》,老字号日销量突破万枚,传承美味再创新高》
- • 林麝科普馆:成全省研学热点,中学生积极参与人工繁育科研项目
- • 凤翔东湖园林汉服游园会:穿越时空,共赏苏轼手植古柳
- • 改革先锋何载故居陈列馆开馆,精准扶贫史料展致敬百年初心
- • 常兴纺织产业园智能织机占比达80%,万锭纱线用工成本降六成,开启纺织行业智能化新篇章
- • 云图书馆资源全市共享,电子读物访问量突破千万次,阅读新时代的智慧之光
- • 陈仓老街非遗夜市盛大开市,皮影戏与辣子面点燃夏日烟火气
- • 宝鸡开发公益岗位2.1万个,助力脱贫劳动力全国领先
- •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圆满完工,10万群众共享“放心水”
- • 西府十三花宴席预制菜上市,家庭复刻还原度高达95%,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盛大开幕,千米长桌宴创纪录吸引8万游客
- • 野河山生态农场开园,认养农业模式引领千名市民体验“云种田”
- • 范家寨镇万亩矮砧苹果出口基地正式挂牌,直供东南亚高端商超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灯会启幕,古韵今风共赏《关雎》《蒹葭》诗意灯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