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首届乡村振兴论坛成功举办,共谋城乡融合新篇章
近日,宝鸡市首届乡村振兴论坛在宝鸡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宝鸡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宝鸡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推动宝鸡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认为,城乡融合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城乡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宝鸡市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生态宜居。
四是培育文明乡风。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五是创新社会治理。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六是提高农民收入。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在论坛的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还就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他们认为,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共同努力。
宝鸡市副市长王宁利在论坛上表示,宝鸡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宝鸡市将加强与全国各地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宝鸡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宝鸡市乡村振兴工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 红河谷瀑布光影艺术节:民乐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奏响视听盛宴
- • 宝鸡学子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勇夺工业机器人赛项金牌,展现新时代技能风采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灯会启幕,古韵诗意点亮百米灯阵
- • 宝鸡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实施,50个古村获亿元修缮资金,古韵新生焕发活力
- • 宝鸡“15分钟便民生活圈”案例荣获全国示范,打造城市生活新范式
- • 太白山金丝猴栖息地AI监测系统启用,生物保护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 • 宝鸡嵌入式扶贫车间助力乡村振兴,132个村年均增收超万元
- • “青铜器博物院周礼雅集盛大开幕,VR复原西周祭祀礼仪引万人围观”
- • 太白药膳宴惊艳迪拜,单桌售价突破10万元,成为奢华餐饮新宠
- • 千湖湿地渔猎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渔鼓道情”引万人跟拍
- • 宝鸡职教集团携手30家名企共建实训基地,设备投入超2亿元,助力人才培养再升级
- • “擀面皮博物馆开馆,沉浸式体验300年手艺传承”
- • 凤翔苹果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上线,一扫码即可追溯“从花到果”全历程
- • 宝鸡食用菌工厂化率西北之一,日产500吨鲜菇供应全国商超,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山区儿童梦想起航
- • 陈仓物流园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助力周边村镇就业超2000人
- • 林麝养殖科技扶贫园投用,活体取麝技术助力农户增收2万
- • 金台区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助力农民增收
- • 扶风鹿糕馍惊艳国际舞台,20国大使齐赞“东方曲奇”
- • 凤县林麝产业产值突破8亿,“公司+农户”模式助力500家庭脱贫致富
- • 凤翔县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全国推广,综合利用率达98%,绿色农业发展新典范
- • 千湖湿地生态奇迹: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生态观测站挂牌助力保护
- • 凤凰湖激光水幕电影升级,360度全景演绎《凤求凰》传说,再现千年传奇魅力
- • 陇州社火助力扶贫,非遗演出队年创收300万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村级卫生室“中医阁”全覆盖,村民家门口即可享受针灸推拿服务
- • 周原镇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竣工,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15%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惠及百万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职教集团正式成立,首批30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
- • 陈仓醋粉荣登高铁菜单,传统小吃拓展全国交通网
- • 九成宫镇光伏农场并网,绿色能源助力农民增收
- • 城隍庙古建修复技艺走进职校,文物保护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见证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路
- • 龙门洞道教文化选修课开课,传统武术与哲学融入学分考核,传承千年智慧
- • 残疾儿童教育服务再升级:送教上门,年度送课超10万节
- • “乡村振兴贷”授信超500亿,助力千家合作社迈向富裕新篇章
- • 千湖湿地秋色浓,中华秋沙鸭引万人共赏生态摄影大赛
- • 野河山自然学校开课,中小学每周开展生态科考实践,共筑绿色未来
- • 陶瓷艺术大师走进校园,职校学生作品在国际陶艺展上斩获金奖
- • 北郭村臊子面美食之旅:一场擀面调汤的全流程体验工坊
- • 岐山县健康扶贫巡回医疗常态化,万名群众享免费诊疗服务
- • 岐山“光伏+农业”双基地并网,棚顶发电、棚内种菇效益翻番,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延伸,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7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旱厕改造全面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岐山周原考古遗址公园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提名
- • 《姜子牙》主题动画电影立项,钓鱼台遗址联动开发沉浸式剧本杀,传承历史文化新体验
- • 金台区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百名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乡村学校,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宝鸡开发公益岗位2.1万个,助力脱贫劳动力全国领先
- • “西府十三花宴席荣登APEC峰会菜单,国际政要争相打卡成为美食新地标”
- • 岐山职教中心与吉利汽车携手共建实训中心,毕业生入职即享工程师待遇
- • 麟游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5亿,仿野生药材荣获欧盟有机认证
- • 智慧养老新篇章:社区养老驿站覆盖90%街道,智慧监护系统守护10万老年人
- • 凤翔区“雨露计划”助力贫困学子,全覆盖资助500名完成职业教育梦想
- • 无人机助力偏远山村,乡村快递“当日达”试点成功开启
- • 宝鸡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绿色出行成风尚
- • 扶风七星河灯会:非遗技艺与现代光影的浪漫交响
- • “扶志夜校”迈向数字化,万名群众在线学习技术拓宽销路
- • 陇州地坑院焕新颜,变身网红民宿,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太白山古法酿酒技艺获风投青睐,老酒坊产值翻三番彰显传统魅力
- • 陇州核桃加工产业园升级,核桃油冷榨技术荣获欧盟有机认证,引领行业新潮流
- • 农村学校营养餐“中央厨房”投用,10万学生吃上热乎饭,助力乡村振兴
- • 乡村AI诊疗系统投用,远程问诊三甲名医成常态,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 • 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投产,品牌价值再攀高峰突破2000亿元
- • 宝鸡岐山擀面皮产业标准化启动,年销1.2亿袋助力万人就业
- • 吉利银河L7车型产销两旺,宝鸡新能源汽车集群强势崛起跻身国家创新型产业方阵
- • 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镇级全覆盖,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金台区首届汉服花朝节启幕,千人巡游演绎盛唐风华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绿色循环经济
- • 宝鸡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56个,6.5万群众喜迁新家园,开启幸福新生活
- • 慈善寺石窟壁画修复取得突破,唐代供养人画像重现色彩
- • 扶风鹿糕馍荣登“中华老字号”榜单,日销量突破3万枚,成为热门美食新宠
- • 金台观盛邀30国拳友共练养生功法,太极文化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 • 我国宝石机械12000米智能钻机量产,荣登“央企十大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