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果园生物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化学农药用量减半助力绿色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陕西省扶风县,一项名为“生物防控技术”的创新措施,正在为当地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不仅有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使得果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扶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份。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广生物防控技术,通过科学手段,将化学农药用量减半,实现了果园的绿色、高效、安全生产。
生物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如微生物、昆虫、植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在扶风县,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了10万亩果园,涉及苹果、梨、桃等多种水果。
据了解,扶风县果园在应用生物防控技术之前,每年化学农药的用量高达1000吨。而如今,通过生物防控技术的推广,化学农药用量已减半,达到了500吨。这一变化,不仅降低了果农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防控技术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对果园进行病虫害监测,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然后,根据监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昆虫天敌、微生物菌剂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加强果园的管理,改善果园生态环境。通过合理施肥、灌溉、修剪等措施,提高果树自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加强果园的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最后,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为果农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建议。
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为扶风县果园带来了诸多益处。首先,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其次,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再次,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
据统计,自生物防控技术实施以来,扶风县果园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30%,果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化学农药用量减半,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
扶风县果园生物防控技术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果园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随着生物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我国果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总之,扶风县果园生物防控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实现了果园的绿色、高效、安全生产。这一举措,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生物防控技术,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 麟游县山歌民宿盛大开业:每晚篝火晚会对唱原生态民歌,感受乡土风情
- • 秦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地,农户获万元级补贴助力绿色发展
- • 班昭《女诫》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女性学者热议古代教育智慧现代转型
- • 扶风法门寺佛乐盛况空前,千年梵音在国家大剧院激荡人心
- • 扶风皮影戏与AR技术跨界融合,《白蛇传》焕新上演传统文化新篇章
- • 和氏乳业捐建10所“奶牛科普教室”,万名学生参与食育实践,共筑食品安全教育新篇章
- • 渭滨区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达85%,创全省标杆
- • 融合教育试点校扩至80所,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率显著提升:构建和谐教育新格局
- • 法门寺景区联建扶贫商铺二期盛大开业,助力150户脱贫家庭再创辉煌
- • 法门寺唐密茶道国际交流展演:中日韩茶人共修千年禅茶技艺
- • 周原镇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竣工,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15%
- • 眉县猕猴桃:有机认证面积超30万亩,欧盟标准基地直供出口,引领绿色农业新潮流
- • 陈仓老街非遗夜市盛大开市,皮影戏与辣子面点燃夏日烟火气
- • 古渔公园诗经主题游船盛大启航,泛舟渭河共赏《蒹葭》朗诵之美
- • 宝鸡氢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共筑“制储运加用”千亿级氢能生态圈
- • 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助力市场火爆,前11月销量同比增长180%
- • 七星河湿地诗经主题灯会启幕,诗意灯光点亮《关雎》《蒹葭》之美
- • 探寻盛唐遗风——麟游“唐井取水礼”复原之旅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山区儿童成长
- • 林麝产业扶贫车间投产,助力800脱贫人口就业新篇章
- • 岐山周公庙周礼学堂开课,亲子家庭体验传统射箭、投壶礼仪
- • 陈仓物流园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助力周边村镇就业超2000人
- • 扶风皮影戏与AR技术跨界融合,《白蛇传》焕新上演,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流动儿童“同城同待遇”政策落地,学籍办理零门槛,助力教育公平
- • 岐山臊子面产业联盟成立,全国连锁门店突破2000家,传承与创新共绘餐饮新篇章
- • 全球钛产业峰会永久落户宝鸡,提升我国钛产业国际话语权
- • 西部物流园扶贫专列开通,山区土特产直供沿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 • 《资本论》原始笔记亮相,张仲实翻译成就见证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路
- • 宝鸡民间故事VR体验馆开放,带你沉浸式感受周秦传说
- • 宝鸡“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助力6.29万户脱贫,人均增收超5000元
- • 慈善寺石窟光影艺术展:3D Mapping技术重塑佛像沧桑容颜,再现千年文化魅力
- • 宝鸡健康扶贫成效显著,救治贫困患者超18万人次,因病返贫率下降40%
- • 太白县星空露营节引爆暑期游,民宿入住率连续满房,乡村旅游新风尚
- • 布尔羊产业扶贫链升级,助力养殖户年均增收8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梦
- • 燕伋望鲁台荣膺国家级研学基地,孔子七十二贤授课场景全息复原再现历史辉煌
- • 光明护眼工程圆满完成,我国教室护眼灯改造率高达100%
- • 渭滨区新建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1500个助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 • 日本早稻田大学设立“白起兵法研究所”:战国军事策略成为选修课
- • 眉县猕猴桃采摘机器人量产,效率突破人工极限
- • “燕伋望鲁台”千人研学活动:尊师礼赞,重现“抛箸寻师”历史场景
- • 《青铜之路》:中英合拍纪录片热播,宝鸡文物见证早期中西文明对话
- • 凤翔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中小学课本新增“宝鸡名人单元”,班昭、马援事迹写入德育教材,传承历史光辉
- • 千湖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启动,水环境治理指标交易额突破千万大关
- • 95后海归返乡创业,智慧大棚助力菌菇种植亩产收益翻三倍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开放,游客体验史前陶器 *** ,穿越千年感受古老文明
- • 中国—东盟农产品加工园落户,年进出口目标5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青铜魂》西府秦腔荣获文华大奖,周秦史诗震撼剧坛
- • 常兴镇纺织技工学校与雅戈尔集团签约,携手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新典范
- • 通天河冰川文化论坛召开:地质学家揭开第四纪冰臼群之谜
- • 陇县“哭嫁”婚俗实景展演:非遗传承人再现传统礼仪之美
- • 宝鸡成立西部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助力120国合规咨询业务拓展
- • 周原文化校本课程荣获国家级奖项,青铜器复刻成学生劳动实践新亮点
- • 农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扩面助力,累计发放低息贷款2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千湖湿地生态搬迁告捷,300渔民转型发展农家乐
- • 钛及新材料产业园18栋厂房满租,建设周期缩短1.5年创纪录
- • 眉县猕猴桃采摘机器人量产,单机日采摘量相当于30名工人,农业现代化再迈新台阶
- • 岐山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盛大投用,儿科床位再增200张,助力母婴健康事业发展
- • 宝鸡“15分钟便民生活圈”案例入选全国示范,打造城市生活新范式
- • “西府刺绣”云上绣娘计划启动,千名妇女线上接单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 金台区中小学全面开启“无纸化课堂”,智慧黑板覆盖率达100%
- • 《大周天子》实景演艺项目落户宝鸡,再现周王朝辉煌史诗
- •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再传喜讯:秦岭大熊猫活动踪迹被发现,科考站筹建工作稳步推进
- • 宝鸡青铜纹样惊艳国际时装周,国潮与乡村跨界融合开启吸金新篇章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32个项目,年进出口目标调至80亿美元,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
- • 非遗传承与创新:空心挂面工坊产值破亿,助力留守妇女就业3000人
- • 宝鸡钛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稳居全国“钛谷”龙头地位
- • 岐山臊子面技艺进课堂,万名中小学生劳动课学做非遗美食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延伸助力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7万元
- • 太白古法酿酒获资本青睐,老酒坊年营收突破3亿元
- •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启动,学员可跨校累计学分,开启终身学习新时代
- • 传承马援“马革裹尸”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扶风马援墓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