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盛大开放,航天专家驻校开设STEAM课程,点燃青少年航天梦想
近日,我国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与此同时,基地还邀请了航天专家驻校,为学生们开设STEAM课程,旨在激发青少年的航天梦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位于我国某航天发射基地,是我国首个以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基地占地约50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有航天历史展览馆、航天科普馆、航天体验馆等多个功能区。此次基地的开放,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的好机会。
在航天专家的引领下,学生们走进基地,首先参观了航天历史展览馆。馆内陈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航天器、火箭发动机、卫星等珍贵文物,以及航天员们的生活用品。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学生们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随后,学生们来到了航天科普馆。馆内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区,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航天科技的魅力。在模拟驾驶舱、卫星发射模拟器等设备前,学生们热情高涨,争相体验。航天专家还现场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激发了他们对航天科学的浓厚兴趣。
最为激动人心的环节莫过于航天专家驻校开设的STEAM课程。STEAM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涵盖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五个领域。航天专家结合航天科技的特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STEAM课程。
在STEAM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航天科技的基本知识,还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在 *** 火箭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物理原理,设计出能够成功飞行的火箭。在编程机器人课程中,学生们则学会了如何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这些课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的开放和航天专家驻校开设STEAM课程,为我国青少年航天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前来参观的学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航天科普活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航天人才贡献力量。同时,航天专家驻校开设的STEAM课程也将不断完善,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实现航天梦想。
- • 宝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军民融合经验全国推广
- • 宝鸡“名校+”工程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差距缩小至历史最低
- • 九龙山研学营地荣膺省级实践基地,年接待学生突破五万人次
- • 太白药膳宴荣登“中国康养美食地标”,助力山区旅游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太白高山蔬菜直供港澳,“菜篮子”冷链专列年发车量突破100趟次,助力港澳居民共享绿色健康
- • 凤翔泥塑与臊子面礼盒惊艳亮相,非遗美食盲盒首日售罄,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完美融合
- • 林麝人工繁育科研基地开放,中学生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开启科普教育新篇章
- • 红光沟航天旧址焕新开放,“三线记忆”沉浸式体验馆带你穿越时空
- • 慈善寺景区免费向本地居民开放,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 • 千年技艺焕新颜,渭滨区七夕斗巧会直播比拼绣娘风采
- • 北坡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项目启动:废弃矿山焕发新生,变身城市“绿肺”
- • 岐山臊子面千人宴开席,九大碗习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美食文化
- • 凤翔区农村“煤改气”全覆盖,2万农户告别燃煤取暖迎来清洁能源新时代
- • 千阳县集体经济“联村共建”模式全省推广,村均收入突破百万
- • 千阳矮砧苹果获欧盟认证,出口单价提升30%,助力乡村振兴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全面覆盖西北五省需求
- • 凤翔苹果区块链溯源系统上线,扫码即可掌握“从花到果”全历程
- •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脱贫,累计分红超800万元,惠及58个脱贫村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展揭幕:穿越时空,揭秘西周礼乐文明
- • 农村垃圾智能分类系统投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助力乡村振兴
- • 九成宫文旅综合体签约仪式盛大举行:20亿元巨资复原唐代宫苑,再现盛世辉煌
- • 贾村镇“皮影戏研学营”开营,青少年演绎《封神榜》经典,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千湖湿地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户均增收2.8万元
- • 扶风县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重见天日,将成爱国主义实景教育基地
- • 西北大学周秦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宝鸡,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再上新台阶
- • “一校一策”改革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辍学率连续三年保持为零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晋升国家一级馆,何尊铭文AR解读系统上线,开启智慧文博新篇章
- • 眉县猕猴桃:有机种植引领全国,欧盟标准基地超20万亩
- • 岐山周公庙周礼学堂开课,亲子家庭体验传统射箭、投壶礼仪
- • “扶贫车间”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成功解决200人就业难题
- • 千湖湿地渔猎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渔鼓道情”引万人跟拍,传承文化魅力
- • 通天河生态旅游区年收入突破2亿:冰川研学引领科普旅游新潮流
- • 野河山生态景区发现罕见秦岭冷杉群落,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助力生态保护
- • 宝鸡凤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空气质量连续三年领跑全省
- • 《青铜魂》西府秦腔荣获文华大奖,周秦史诗震撼剧坛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助力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
- • 常兴纺织工业园数字化改造:万锭用工降至15人,开启纺织行业新篇章
- • 农民夜校开课,千名留守妇女开启电商运营与手工艺 *** 新篇章
- • 凤翔长青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 “慈善寺石窟光影艺术展:3D Mapping技术重塑佛像沧桑容颜,展现千年文化魅力”
- • 乡村电商直播实训基地正式投用,半年内孵化500名带货达人
- • 宝鸡青铜纹样惊艳国际时装周,“国潮+乡村”跨界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 • 太白山金丝猴栖息地AI监测系统启用,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智能化新篇章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32个项目,年进出口目标调至80亿美元,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
- • “高粱酒文化节封坛大典盛大举行,定制酒窖引千名藏家共襄盛举”
- • 慈善寺周边农家书屋升级,数字化阅读助力万名山区儿童梦想起航
- • 草碧镇光伏农场并网发电,农光互补模式助力农民增收20%
- • 宝鸡市数字农服集团成立,年托管农田突破百万亩,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教育迎来新篇章:特岗教师补贴提高,留任率显著提升
- • 岐山擀面皮产业年产值超10亿,标准化生产线助力万人就业
- • 渭河生态修复工程圆满竣工,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标准,再现碧波荡漾美景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项目32个,年进出口目标调高至8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宝鸡招商引资年度成绩斐然:签约项目超500个,到位资金突破2000亿
- • 先秦陵园博物馆盛大开馆,秦国战车复原展引考古界广泛关注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环保新篇章
- • 千阳县清明柳编祭品展:环保柳条替代纸扎,倡导绿色祭祀新风尚
- • 智慧养老新篇章:社区养老驿站全面覆盖,智慧监护系统守护10万老年人
- • 陈仓区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正式启用,心理辅导惠及5000人次
- • 高铁站改建焕新颜,历史名人长廊AR互动日均体验破万人次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引资5亿,非遗IP授权交易额破亿元,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北过境高速通车,助力绕城货运通道分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 • 麟游布尔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荣登全国“一县一业”案例榜单
- • “共享食堂”:温暖留守老人,每餐仅需3元,爱心传递社会角落
- • 陈仓光伏农业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示范,棚顶发电量突破10万度/月
- • 宝鸡健康扶贫成效显著,救治贫困患者超18万人次,因病返贫率下降40%
- • 宝鸡制造业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4位
- • 麟游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5亿,仿野生药材荣获欧盟有机认证,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工资突破4500元
- • 云图书馆资源全市共享,电子读物访问量突破千万次,阅读新时代的智慧之光
- •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开启绿色农业新篇章
- • 西府宴席“十三花”预制菜上市,传承传统风味再现餐桌
- • 宝鸡将礼乐基因写入现代人精神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