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产业焕发新生,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非遗+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产业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其中,陕西省凤翔县的泥塑产业,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成为非遗传承与电商发展的典范。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起源于秦汉,盛于唐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种以黄泥为原料,手工捏制、烧制而成的泥塑艺术品,以其形象生动、色彩鲜艳、造型独特而著称。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这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摆在凤翔泥塑产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凤翔县积极探索“非遗+电商”的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凤翔泥塑走进千家万户。首先,凤翔县加大对泥塑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泥塑艺人。同时,通过举办泥塑技艺培训班、比赛等活动,激发泥塑艺人的创新热情,推动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其次,凤翔县积极搭建电商平台,为泥塑产品提供销售渠道。通过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将凤翔泥塑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此外,凤翔县还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宣传推广凤翔泥塑,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非遗+电商”的模式下,凤翔泥塑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年,凤翔泥塑产业年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同比增长20%。这不仅为泥塑艺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为凤翔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凤翔泥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与当地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泥塑文化节、乡村旅游等活动,将凤翔泥塑与当地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未来,凤翔县将继续深入推进“非遗+电商”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凤翔泥塑的艺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加强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泥塑艺人;另一方面,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国际市场,让凤翔泥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总之,凤翔泥塑产业在“非遗+电商”的助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仅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大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翔泥塑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 百名学生演绎“燕伋望鲁台”尊师礼,传承“抛箸寻师”典故
- • 泥塑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000元
- • 周原镇扶贫菌菇大棚扩产,年产鲜菇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惠及百万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麟北民歌擂台赛开唱,原生唱腔融合电子音乐引爆年轻圈层”
- • 千湖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启动,水环境治理指标交易额突破千万大关
- • 金台区消费扶贫专馆盛大开馆,年销山区农特产超5000万元助力千户脱贫致富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盛大开放,游客可亲身体验史前陶器制作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蝉联全省第一,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通天河冰川文化论坛召开:地质学家揭开第四纪冰臼群之谜
- • 陈仓区首推“乡村教育振兴券”,20所偏远学校设施升级进入千万级时代
- • 凤翔草编家居惊艳米兰设计周,订单额突破500万欧元
- • 林麝科普馆:成全省研学热点,中学生积极参与人工繁育科研项目
- • 凤翔草编技艺惊艳巴黎家居展,签单破千万欧元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岐山臊子面技艺传承进校园,万名中小学生共学非遗美食制作
- • “共享教师”平台助力乡村教育,千所学校共享优质师资,骨干力量跨校授课2万节
- • 千湖湿地荣登全球候鸟迁徙通道,生态旅游助力增收2.5万元
- • 眉县猕猴桃农庄亲子游:果树认养+果酱DIY成爆款体验
- • 太白山歌交响乐版全球巡演:古老调式与现代音乐的对话之旅
- • 千阳县“防返贫动态监测”模式全省推广,零遗漏守护脱贫成果
- • 城市道路积水监测系统上线,实时预警准确率达99%,守护市民出行安全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走进校园,10万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
- • 太白山脚下农家乐集群焕新升级,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收入翻番再创新高
- • 西凤酒扩建项目圆满落地,2025年基酒产能再攀高峰达15万吨
- • 周原遗址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周礼制建筑群震撼亮相
- • 凤翔非遗+电商模式走红,泥塑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眉县猕猴桃出口欧盟订单翻两番,区块链溯源技术助力全国推广
- • 太白山冰雪季携手马超IP,共筑“三国名将滑雪挑战赛”冰雪盛宴
- • 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新增西凤酒,出口价格提升40%:中国白酒再掀国际市场热潮
- • 宝鸡中央厨房产业园日供餐50万份,助力西北五省学校食堂营养升级
- • 龙门洞道教养生文化节盛大开幕,百岁道长亲授“节气导引术”
- • 千阳县清明柳编祭品展:环保柳条替代纸扎,倡导绿色祭祀新风尚
- • 陇县马蹄酥:跨境电商助力,年增300%订单量,日韩市场迎来新机遇
- • 《经典咏流传》助力西府民歌绽放,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次!
- • 宝鸡制造业崛起,全国排名两年跃升10位,实力不容小觑
- • 渭河龙舟竞渡赛重现古风,百支队伍角逐“周秦杯”
- • 残疾人辅具适配“零跑腿”,上门服务温暖1.2万名群众
- • 凤椒农业观光园“椒香之旅”:采摘体验与花椒宴美食打卡,畅享田园风情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晋升国家一级馆,何尊铭文AR互动系统上线,文化传承再添新篇章
- • 岐山擀面皮非遗工坊开班,百名学员获“省级技能大师”认证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展揭幕,揭开西周礼乐文明神秘面纱
- • 岐山臊子面荣登人类非遗名录,周礼宴席文化闪耀全球
- • 眉县太白山采药节盛大启幕,药农传承千年草药辨识技艺
- • 野河山秦岭红豆杉群落发现,珍稀植物保护基地即将建成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陈升级,探寻“中国”二字最早铭文器物
- • 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新风系统,雾霾天PM2.5浓度低于50,守护学生呼吸健康
- • 西安交大宝鸡分校蟠龙新区落地,新材料与装备制造学科引领未来
- • 凤县羌族“瓦尔俄足”节盛大开幕,千人萨朗舞圈刷新纪录
- • 金台区近郊“共享菜园”走红,市民认领土地助力农民增收
- • 宝鸡美食扬帆太空,宇航员太空尝“西府味”
- • 陇县荞麦收割节盛大开幕,连枷打场再现传统农耕场景
- • 宝鸡携手拼多多打造“农产品云展会”,3天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岐山臊子面制作标准全球发布,民俗美食迈向产业化新篇章
- • 宝鸡农业大数据平台助力10万农户,精准推送种植养殖决策建议
- • 六营泥塑村体验工坊:亲手捏制“凤翔泥老虎”,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 • 5G+教育应用示范区落地,农村校同步名校课堂,开启教育均衡新篇章
- • 西府老街非遗夜市盛大开市,单日客流突破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 “金台夜话”市民文化沙龙启动,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共话创新,共绘文化传承新篇章
- • 宝鸡打造新农人摇篮,数字技能培训助力西北地区发展
- • “麟游山歌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AI技术助力百首濒危民歌焕新颜”
- • 红光沟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开放,航天专家驻校开设STEAM课程,助力青少年科技梦想翱翔
- • 陈仓物流园中欧班列专线开通,年货运量突破50万吨,助力国际贸易新篇章
- • “麟游山歌音乐节盛大开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绽放魅力”
- • 宝鸡职教集团携手30家名企共建实训基地,设备投入超2亿元,助力人才培养再升级
- • 九成宫书法研学基地启用,全县中小学每日开展碑帖临摹活动,传承中华书法艺术
- • 百名学生齐聚燕伋望鲁台,重现“抛箸寻师”尊师礼研学活动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投产,低阶煤制高端润滑油填补国内空白
- • 九成宫文旅综合体签约:投资20亿元复原唐代宫苑,再现盛世繁华
- •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启动,跨校跨专业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格局
- • 西山酒歌文化节盛大开幕,山民对唱与现代民谣乐队激情碰撞
- • 乡村非遗夜市开市,百位手艺人月均增收5000元,传承与创新共舞
- • 红河谷瀑布音乐节盛大启幕,原生民谣与电子音乐跨界融合,奏响夏日狂欢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