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农民李达创新种植技术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新道路
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渠镇河底村,村民李达的猕猴桃种植园里,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这位53岁的农民,用十年时间钻研出的"生态循环种植法",让他的果园成为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示范基地。"以前每亩产量也就2000斤左右,现在能达到4000多斤,而且品质更好,卖价更高。"李达摸着粗壮的果树对记者说。
李达的创新始于2015年。当时他发现传统种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果实品质下降。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自己30多年的务农经验,他逐步摸索出"果园生草+有机肥+生物防治"的生态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还改善了果园小气候,提高了果实糖度和耐储性。
金渠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建国告诉记者:"李达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他使用的都是普通农户能够承受的低成本技术,比如利用杂草制作堆肥、在果园养殖蚯蚓改良土壤等。"2023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达的技术被编成通俗易懂的《猕猴桃生态种植手册》,免费发放给周边农户。
如今,由李达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18户成员,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品牌销售,社员年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去年,他们的"金渠源"牌猕猴桃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
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李达的成功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这样的"土专家"。县政府计划今年再投入300万元,扩大生态种植技术推广范围,同时帮助合作社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未来,李达充满信心:"只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咱们农民的致富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