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投产,创新模式实现棚顶发电、棚内种菇年产值破亿

宝鸡新闻网 阅读:11 2025-08-30 13:43:33 评论:0
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投产,创新模式实现棚顶发电、棚内种菇年产值破亿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农业大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逐渐在各地推广开来。近日,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光伏农业大棚正式投产,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棚顶发电,还实现了棚内种菇,年产值突破亿元,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占地约200亩,总投资约1亿元。该项目采用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既满足了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又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在光伏板下方,则是精心设计的大棚种植区,用于种植食用菌。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棚顶发电、棚内种菇”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农业与新能源的有机结合。在光伏板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控制在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状态。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在光伏农业大棚内,种植的食用菌种类丰富,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这些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温度等环境要求较高,而光伏农业大棚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此外,光伏农业大棚还具有防风、遮雨、保温等功能,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据统计,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其中,光伏发电部分年发电量约为200万千瓦时,可满足大棚内食用菌种植所需的电力需求。此外,大棚内种植的食用菌年产量约为1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

这一项目的成功投产,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光伏农业大棚的带动下,周边地区的农民纷纷开始尝试这种新型农业模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项目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民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该项目还注重环保,采用清洁能源发电,减少了环境污染。

总之,陈仓区光伏农业大棚项目的成功投产,为我国新能源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光伏农业大棚等新型农业模式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