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园千人共舞:萨朗舞快闪,游客共赴羌服狂欢之旅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个充满羌族文化魅力的地方——羌族文化园。近日,这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萨朗舞快闪”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共同感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萨朗舞是羌族的传统舞蹈,起源于羌族古老的农耕文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此次快闪活动以“游客穿戴羌服参与千人共舞”为主题,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羌族文化,感受羌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活动现场,羌族文化园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在羌族文化传承人的带领下,游客们纷纷换上了羌族特色服饰,头戴羌族头饰,身披羌族披肩,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羌族部落。
随着音乐的响起,萨朗舞的节奏感强烈,动作优美,游客们纷纷跟随节奏,跳起了热情洋溢的萨朗舞。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舞足蹈,仿佛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着舞蹈带来的快乐。
此次快闪活动,不仅让游客们领略了羌族文化的魅力,还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羌族舞蹈中,感受到了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活动现场,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份喜悦。
据了解,羌族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羌族文化体验项目,如羌族手工艺品 *** 、羌族传统美食品尝等。游客们在游览园区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羌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感受羌族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勇敢。
此次萨朗舞快闪活动,不仅展示了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促进了羌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游客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羌族文化知识,还感受到了羌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为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羌族文化园将继续举办各类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游客走进羌族,了解羌族,爱上羌族。同时,园区也将致力于推动羌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 • “零工驿站”助力农民工灵活就业,日均发布岗位400个,保障民生福祉
- • 五丈原诸葛亮庙智慧研学之旅:夜观星象,还原“八卦阵”推演
- • 宝鸡公安创新宣传方式,反诈鸡蛋助力全民反诈意识提升
- • “15分钟便民生活圈”荣获全国示范,夜间经济占比超40%,助力城市活力提升
- • 东湖书院国学夏令营盛大开营,千名青少年沉浸“六艺”课程之旅
- • 岐山转鼓队荣登央视《非遗里的中国》,乡村艺人年收入突破10万
- • 凤县废弃矿洞变身光伏基地,绿色能源照亮10万农户生活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百亿,中亚班列“宝鸡号”年发车量超200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西秦刺绣产业园携手迪士尼,非遗文创产品全球首发惊艳亮相
- •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万名学生成非遗“小传人”
- • 汤峪温泉唐风沐浴文化展:复原华清池贵妃入浴,再现盛唐风华
- • 宝鸡教育元宇宙实验室揭牌,开启VR沉浸式教学模式新篇章
- • 关山草原国际那达慕大会盛大开幕,蒙古族骑手展示精湛马上拾哈达技艺
- • 岐山臊子面千人宴开席,九大碗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
- • 岐山臊子面技艺进课堂,万名中小学生劳动课学做非遗美食
- • 凤翔泥塑传承新篇章:老艺人收徒传艺,非遗工坊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 • 凤翔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周原文化走进校园,青铜器知识融入全区中小学课程
- • 陇县羊乳文化博览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羊乳之旅”年引流50万人次
- • 赤沙镇“三刀会”非遗庙会重启,万人围观刀山绝技,传统文化魅力再现
- • 凤翔区“雨露计划”全面启动,助力500名贫困学子圆梦职业教育
- • 北首岭遗址考古研学基地开放,游客可亲身体验史前陶器制作
- • 大窑饮品智能工厂投产:西部更大碳酸饮料生产基地全面发力
- • 陈仓泥叫叫:非遗手艺传承之路,征服国际藏家
- • 凤翔泥塑非遗产业园签约国际IP,马超战甲盲盒首发秒罄,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千阳八打棍荣登全国非遗展演舞台,武术传承焕发青春活力
- • 麟游布尔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荣登全国“一县一业”案例榜单
- • 《麟游九成宫,唐王巡游实景演出,万人共赏盛唐风韵》
- • 麟游布尔羊肉冷链加工中心投产,养殖户年均增收8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金融扶贫注入“活水”,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 • 《苏轼治水》实景剧东湖园林首演,水幕投影与威亚特效共绘视听盛宴
- • 陈仓区首推“乡村教育振兴券”,20所偏远学校设施升级进入千万级时代
- • 岐山臊子面产业园盛大开工,助力千户家庭共享全产业链就业红利
- • 宝鸡擀面皮荣登高铁菜单,年产值突破50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荣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产化率突破85%,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新高峰
- • 岐山转鼓非遗传承人收徒仪式盛大举行,游客共赴鼓乐盛宴
- • 关山草原荣膺“中国最美高山草甸”,自驾露营订单火爆来袭
- • 扶风县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重见天日,将成爱国主义实景教育基地
- • 金陵古渡遗址宋代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博物馆即将建成
- • 金台大道老旧小区改造完工,加装电梯助力20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羌族文化扶贫村焕新颜,非遗表演与民宿年共迎30万游客
- • 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帮扶2.8万件实事,群众满意度达99%
- • 宝鸡职教学子再创辉煌,工业机器人赛项“三连冠”荣耀归来
- • 央视《寻宝》节目聚焦民间青铜器收藏,助力文旅产业收入增长25%
- • 周原文化走进校园,青铜器知识普及全区中小学
- • 渭河水下森林工程竣工:百万尾生态鱼激活水体自净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凤翔区“送寒衣”民俗创新:环保纸扎引领文明祭祀新风尚
- • 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95%教师获国家级信息化认证
- • 一碗传承百年的暖心滋味 探访宝鸡豆花泡馍的匠心工艺与文化密码
- • 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50个行政村告别“污水横流”
- • 横渠镇“关学讲堂”开讲,百名学子体验古时拜师礼,传承文化韵味
- • 农村污水革命:全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绿色家园梦想成真
- • 宝鸡美食大数据中心启用,实时监测全国2万家门店,引领智慧餐饮新潮流
- • 太白山移民搬迁社区幼儿园落成,破解500儿童入学难题
- • 核桃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突破亿元,助力地方经济繁荣
- • 眉县携手京东共建“猕猴桃云仓”,48小时新鲜直达北上广餐桌
- • 陈仓古庙会引入数字门票,区块链技术保障非遗收益创新举措助力文化传承
- • 凤县零碳园区光伏覆盖率超60%,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绿色转型引领未来
- • 全球炎帝陵公祭大典在宝鸡举行,台湾同胞组团赴宝鸡寻根问祖
- • “燕伋望鲁台”千人研学活动:尊师礼赞,重现“抛箸寻师”历史场景
- • 望鲁台研学基地落成,再现孔子七十二贤授业场景
- • 法门寺数字博物馆上线,全球游客可VR“穿越”盛唐地宫,感受千年文化魅力
- • “四看四比”项目推进机制在陕西全省推广,开工率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 • 宝鸡钛产业集群规模首破千亿,全球最长钛钢复合板刷新吉尼斯纪录,中国钛产业再创辉煌
- • 宝鸡轨道交通装备基地投产,助力西北高铁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启用,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2%,绿色生活新风尚
- • 北过境高速通车,助力绕城货运分流,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 • 野河山槐花蜜酿造工坊开放,游客化身“一日蜂农”体验甜蜜生活
- • 渭滨区“扶贫车间”升级智慧化,300名残疾人实现远程灵活就业
- • 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投产,我国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迈上新台阶
- • 宝鸡职教集团正式成立,首批30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