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50所中小学开启手工艺特色班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众多非遗项目中,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50所中小学开设手工艺特色班,让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凤翔泥塑,又称凤翔彩绘泥塑,起源于我国陕西省凤翔县,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以泥为胎,彩绘为饰,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凤翔泥塑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传承凤翔泥塑,相关部门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此次走进50所中小学,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同学们亲身感受这项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制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走进校园的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不仅传授技艺,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传承非遗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精神,让同学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将凤翔泥塑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开设手工艺特色班,是凤翔泥塑非遗传承进校园的重要举措。这些特色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凤翔泥塑的平台,还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在特色班的培养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泥塑技艺,还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泥塑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走进校园的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还与学校共同制定了教学计划,确保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这门技艺。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泥塑比赛和展览,让他们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在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的推动下,凤翔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在青少年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和喜爱这项艺术,为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翔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更多年轻人的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总之,凤翔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为50所中小学开设手工艺特色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还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项古老艺术在校园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 太白山脚下农家乐集群焕新升级,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收入翻番
- • “扶志夜校”迈向数字化,万名群众在线学习技术拓宽销路
- • 太白县冰雪经济综合体签约,冬奥冠军代言助力“秦岭雪都”崛起
- • 金河镇农村电商直播基地盛大启用,百名农民主播月均销售额突破万元!
- • 积分制治理助力千村垃圾分类,兑换实惠生活物资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正式投产,年处理量覆盖西北五省废旧电池
- • 猕猴桃庄园里,果农嘻哈大赛唱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全面覆盖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助力慢性病管理率提升至90%
- • 麟游煤炭分质利用示范项目投产,低阶煤制高端润滑油填补国内空白
- • 汤峪温泉康养套餐全新上线:唐风药浴与中医理疗,为您缓解都市疲劳
- • 农村特岗教师待遇提升,月均补贴达2500元,留任率突破90%
- • “法治小院”遍地开花,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
- •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零门槛’政策助力,年度解决2.3万学生就学难题”
- • 西府老街首届非遗购物节盛大启幕,百名匠人直播带货创百万销售额佳绩
- • 合阳经开区创新举措,要素保障包助力企业落地周期缩短40%
- • 凤县羌族“瓦尔俄足”节盛大开幕,千人萨朗舞圈刷新纪录
- • 农村燎疳节:创新秸秆环保焚烧祈福,传承民俗新风尚
- • “中欧班列‘宝鸡号’首发德国,钛产品直供欧洲车企生产线,开启中欧贸易新篇章”
- • 陈仓皮影戏携手动画电影《哪吒》破10亿票房,非遗文化再掀热潮
- • “高粱酒文化节封坛大典盛大举办,定制酒窖引千名藏家共襄盛举”
- • 陈仓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投产,年处理1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高山蔬菜溢价率突破50%
- • 五丈原智慧农田建设成果显著,无人机植保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
- •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挂牌,萨朗舞入选全民健身推广项目,传承与发展共舞
- • 麟游职教中心煤炭清洁利用专业开班,助力能源转型技术人才培养
- • 千阳荞面饸饹农耕体验园盛大开园,游客全程参与“从种植到餐桌”的农耕之旅
- • 宝鸡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额首破百亿,增速领跑全省,彰显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 • 宝鸡农科飞地孵化器落户杨凌,30家农业科创企业年产值破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凤县零碳园区光伏覆盖率突破60%,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潮流
- • 千阳苹果种植田间职校荣获国家级奖项,助力培养千名“数字新农人”
- • “高山冷凉蔬菜直供西安连锁超市,亩均收益破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走进唐井取水礼,体验盛唐宫廷饮水习俗——麟游之旅
- • 陈仓区何载扶贫精神纪念馆荣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干部成长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创吉尼斯纪录,万人共享“最长流水席”:传承美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
- • 张载祠关学讲堂开讲,中小学生体验活字印刷《西铭》名篇
- • 宝鸡老工业区焕新计划获批,百亿级工业遗址文旅项目落地,焕发新活力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容300个,年工资补助1.5万元助力稳就业
- • 宝鸡再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满意度全省居首
- • 农村教育迎来新篇章:特岗教师补贴提高,留任率显著提升
- • 周原文化校本课程荣获国家级奖项,青铜器复刻成学生劳动实践新亮点
- • 宝鸡市荣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化肥农药使用量五年内减35%
- • 北过境高速通车,助力绕城货运分流,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 • 宝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国推广,综合利用率达97%,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易地搬迁社区工厂投用,1.37万搬迁户家门口就业梦想成真
- • 宝鸡美食国际联盟成立,携手50国共绘风味合作协议新篇章
- • 陇县智慧牧场创新举措:机器人挤奶技术助力单产提升35%,创全国纪录
- • 九成宫镇光伏农场并网,土地租金与发电分红助力百户村民增收
- • 智慧体育时代:可穿戴设备助力学生运动数据实时生成健康报告
- • 冯汉英烈士纪念馆荣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抗日家书原件首次公开展示
- • “扶贫车间”助力猕猴桃产业发展,200人就业难题迎刃而解
- • 千湖湿地渔猎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渔鼓道情”引万人跟拍,传承文化魅力
- • 宝鸡农民李达创新种植技术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新道路
- • “泥塑+电商”富民计划启动,手艺人年增收超8万元,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转鼓非遗工坊创新推出“鼓乐疗愈课”:传统节奏助力都市人减压
- • 蔡家坡镇扶贫产业园助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创造两千就业岗位
- • 凤翔泥塑盲盒秒空,马超、燕伋Q版手办成年轻群体新宠
- • 凤翔东湖园林汉服游园会:穿越时空,共赏苏轼手植古柳
- • 陈仓区长者食堂增至20家,60岁以上老人每餐补贴5元,关爱老人温暖人心
- • 宝鸡美食大数据中心启用,实时监测全国2万家门店,引领智慧餐饮新潮流
- • 中车时代提质增能项目投产,我国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迈上新台阶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留守妇女,年产绣品50万件,月薪超4000元
- • 宝鸡多小区自来水发黄引关注 水务部门回应系水源切换所致
- • 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成功落地,品牌价值再创新高突破2000亿元
- • 东盟农产品加工园签约项目32个,年进出口目标调高至80亿美元,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凤翔泥塑传承新篇章:老艺人收徒传艺,非遗工坊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
- • “共享冷库破解乡村存储难题,农户仓储成本降低40%”
- • 宝鸡乡村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农产品搭乘数字快车驶向致富路
- •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慢性病管理率显著提升至90%
- • 95后海归返乡创业,智慧大棚助力菌菇种植亩产收益翻三倍
- • 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零碳产业园引资超300亿,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 • 野河山生态景区发现罕见秦岭冷杉群落,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助力生态保护
- • 《苏轼治水》实景剧东湖园林首演,水幕投影与威亚特效共绘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