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职教中心猕猴桃种植专业独树一帜,校企共建千亩实训果园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陕西省眉县的眉县职教中心,近年来以其独特的猕猴桃种植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崭露头角。该专业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为特色,打造了千亩实训果园,为培养高素质的猕猴桃种植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眉县,作为我国猕猴桃的主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然而,在传统种植模式下,猕猴桃产业面临着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眉县职教中心瞄准市场需求,开设了猕猴桃种植专业,致力于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为特色,与当地知名猕猴桃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了千亩实训果园。实训果园集教学、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猕猴桃种植、管理、采摘等技能,还能了解猕猴桃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眉县职教中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全省独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设置合理:该专业课程涵盖了猕猴桃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等,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教学丰富:实训果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校企合作紧密:眉县职教中心与当地知名猕猴桃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的机会,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4. 科研成果显著:该专业在猕猴桃种植技术、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千亩实训果园的助力下,眉县职教中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不仅成为了当地猕猴桃产业的骨干力量,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力量。
展望未来,眉县职教中心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该校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我国猕猴桃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 • “燕伋望鲁台”千人研学活动:尊师礼赞,重现“抛箸寻师”历史场景
- • 院士田间工作站进驻眉县,助力猕猴桃保鲜技术突破瓶颈
- • 东站物流枢纽助力外贸发展,年发运中欧班列突破200列,进出口额破百亿大关
- • 陶瓷非遗传承人创新“耀州窑”技法,作品拍卖破百万元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 • 凤翔区“雨露计划”升级,助力千名贫困学生学技就业
- • 西凤酒集团慷慨捐资千万,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百名教师踏上名校进修之旅
- • “泥塑+电商”富民计划启动,手艺人年增收超8万元,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通天河发现野生金丝猴种群,生态科考站启动建设,守护珍稀物种家园
- • 《宝鸡民间故事AR绘本发布,扫码开启周秦传说沉浸式体验之旅》
- • 秦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地,农户获万元级补贴助力绿色发展
- • 新加坡数字经济合作区启动,共建西部算力枢纽节点,共筑未来数字丝绸之路
- • 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启用,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2%,共创绿色家园
- • 我国加大民生保障力度,18.07亿元低保金及补贴发放,筑牢返贫防线
- • 林麝养殖技术进职校课堂,特种经济动物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姜子牙》主题动画电影立项,钓鱼台遗址联动开发沉浸式剧本杀:传承文化,创新体验
- • 宝鸡夏粮总产再创新高,2024年小麦单产突破600公斤,稳居关中粮仓首位!
- • 中德智能制造创新园迎来新里程碑:德企入驻达30家,博世生产线正式投产
- • 岐山臊子面新升级:植物肉版面市,环保理念引领Z世代消费新潮流
- • 千湖湿地渔娘织网大赛: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年轻学徒传承匠心
- • 岐山擀面皮标准化生产启动,年销1.2亿袋助力万人“家门口就业”
- • 农村学校营养餐“中央厨房”投用,10万学生吃上热乎饭,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与拼多多共建“农产品云展会”,3天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农村“厕所革命”:整县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助力乡村振兴
- • 宝鸡青铜器复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千年周礼文化焕发新生机
- • 凤县废弃矿洞华丽转身,光伏电站年发电2亿千瓦时助力10万农户
- • 渭滨区青铜器博物院深度游:探寻3000年前“中国之一窖藏”的神秘面纱
- • 金台区消费扶贫平台成功上线,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宝鸡至汉中高铁获批,秦巴山区迈入“2小时经济圈”: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携手《国家宝藏》,文物盲盒一经推出便秒罄,文化传承新风尚席卷而来
- • 张载诞辰千年系列活动盛大启幕,《横渠语录》AI语音库全球上线
- • 大水川国际房车营地盛大开放,草原星空露营邂逅野生鹿群
- • 首条跨渭河大桥通车,两岸居民通行时间缩短半小时,生活焕然一新
- • 岐山臊子面千人宴开席,九大碗习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
- • 吴山文旅综合体盛大开工:15亿元投资铸就“生态+文化”产业新高地
- • 陈仓泥叫叫:非遗手艺传承之路,征服国际藏家
- • 民间艺人创新传承,“花椒香囊”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完美融合
- • 常兴镇纺织技工学校与雅戈尔集团签约,开启订单式培养新篇章
- • 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落户宝鸡南站,28米铸刻《周易》彰显文化底蕴
- • 和氏乳业助力教育发展,捐建10所“食育教室”万名学生参与奶制品科普实践
- • 千阳苹果艺术节盛大开幕,果雕大赛引百万网友云端共赏
- • 陇县和氏乳业建成全球首条羊乳清蛋白生产线,助力我国羊乳业打破进口依赖
- • 老年幸福院覆盖所有乡镇,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 • 汤峪温泉唐风沐浴文化展:复原杨贵妃“海棠汤”入浴场景,感受千年古韵
- • 百名学生演绎“燕伋望鲁台”尊师礼,传承“抛箸寻师”典故
- • 北郭村臊子面美食之旅:一场擀面调汤的全流程体验工坊
- • 太白药膳宴惊艳迪拜,单桌售价突破10万元,成为奢华餐饮新宠
- • 智慧体育课助力学生运动,可穿戴设备实时分析运动数据
- • 麟游黑小麦面膜:一抹黑小麦,月销破千万,揭秘网红爆款背后的秘密
- • 扶风县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城乡学生共享“名师在线答疑”服务
- • 岐山周原甲骨文破译:周文王“八卦推演”场景首次被文字记录,揭开古代智慧之谜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满足西北五省需求
- • 岐山擀面皮非遗工坊开班,百名学员荣获“省级技能大师”认证,传承千年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凤县零碳园区光伏覆盖率超60%,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智慧养老新篇章:社区养老驿站全面覆盖,智慧监护系统守护10万老年人
- • 凤翔木版年画主题民宿:客房演绎《二十四孝》故事,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 • 宝鸡至汉中高铁年内开工,秦巴山区迈入“2小时经济圈”新时代
- • “课后服务一校一品牌”模式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助力30万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 • 千阳县秸秆饲料化项目成功投产,年处理秸秆8万吨助力绿色发展
- • 陇县马蹄酥:跨境电商助力,年增300%订单量,日韩市场迎来新机遇
- • 城市轨道交通新篇章:3条线路规划获批,助力主城区与高新区无缝连接
- • 渭河生态科创走廊启动,30家上市公司区域总部集中签约,共筑绿色创新发展新篇章
- • 西府美食进景区,特色小吃助力旅游收入增40%:一场味蕾与旅游的完美邂逅
- • 把秦岭装进城市相框,宝鸡的72小时有多长?
- • 西秦刺绣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留守妇女月均工资突破4500元
- • 渭滨区新建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1500个助力解决“入园难”问题
- • 中国电建投资80亿建宝鸡抽水蓄能电站,助力减排减碳,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3亿棵
- • 太白山脚下农家乐集群焕新升级,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收入翻番再创新高
- • 宝鸡试点“社区养老驿站”,老人可享24小时智能监护
- • 金台区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百名骨干教师结对帮扶乡村学校,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九成宫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0部,助力老年住户便捷出行
- • 钛谷新材料科技园投资9.6亿元,打造西北地区更大钛产业孵化基地
- • 张载文化园荣登全国研学基地,“横渠四句”VR课堂引领教育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