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落户宝鸡南站,28米铸刻《周易》彰显文化底蕴
近日,我国又一文化地标在陕西省宝鸡市正式落户——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在宝鸡南站揭幕。这座高达28米的青铜鼎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宝鸡南站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
这座青铜鼎雕塑以我国古代著名的《周易》为创作灵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鼎,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礼器,象征着权力和尊严,而《周易》则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宇宙观和人生哲理。将二者融为一体,不仅展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这座青铜鼎雕塑位于宝鸡南站广场中央,整体造型庄重典雅。鼎身铸刻着《周易》中的经典语句,寓意着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鼎的四周环绕着精美的纹饰,寓意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整个雕塑高28米,底座直径10米,堪称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
据悉,这座青铜鼎雕塑的创作历时两年,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李可染先生领衔设计。在创作过程中,李可染先生深入研究了《周易》的内涵,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出一座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精品。
宝鸡南站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此次青铜鼎雕塑的落户,不仅提升了车站的文化品位,也为宝鸡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宝鸡南站将继续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这座青铜鼎雕塑的落户,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地纷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标。宝鸡南站青铜鼎雕塑的问世,无疑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证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文化地标将越来越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这座国内更高青铜鼎雕塑的落户宝鸡南站,不仅为宝鸡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雕塑为宝鸡南站乃至整个宝鸡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 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交流,2.7万名干部扎根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 • 五丈原智慧农田建设成果显著,无人机植保覆盖率超90%
-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荣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谱写陕西制造业新篇章
- • 岐山转鼓非遗村:游客体验百人战鼓方阵,感受千年非遗魅力
- • 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新玩法:探秘杜鹃花海,领略冰川遗迹
- • 比亚迪废旧电池回收项目投产,年处理量20万吨领跑西部环保新篇章
- • 生态护林员扶贫岗位助力脱贫攻坚,新增500个岗位年补助1.2万元
- • 舌尖上的非遗记忆 探秘宝鸡擀面皮百年传承的匠心密码
- • 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镇级全覆盖,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常兴镇纺织技工学校与雅戈尔集团签约,开启订单式培养新篇章
- • 宝鸡钛产业集群规模首破千亿,全球最长钛钢复合板刷新吉尼斯纪录,中国钛产业再创辉煌
- • 擀面皮全自动生产线投用,日产能突破50万份,引领食品加工行业新潮流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班在中亚10国学员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开班
- •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成功,村民变股东,户均年分红3000元,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陈仓皮影戏牵手动漫IP,《封神演义》获国际动画金奖,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设青少年禅修营,开启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篇章
- • 乡村少年宫非遗课程广受欢迎,年度免费培训学生超5万人次
- • 金台区“以工代赈”项目落地,修路筑渠助力500人日薪150元
- • “共享冷库助力乡村发展,农户仓储成本降低40%”
- • 通天河发现野生金丝猴种群,生态科考站启动建设,守护珍稀物种家园
- • 陈仓醋粉荣登高铁菜单,传统小吃开启全国交通网美食之旅
- • 雍城遗址考古现场开放日:游客化身“考古实习生”,体验探方发掘的乐趣
- • 岐山臊子面产业链延伸,辣椒种植户订单收购价提高30%: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宝鸡美食国际联盟成立,携手50国共绘风味合作新篇章
- • 民间艺人匠心独运,濒危剧种“千阳灯盏碗碗腔”重焕生机
- • 汤峪温泉康养套餐全新上线:唐风药浴+中医理疗,助力都市人缓解疲劳,焕发活力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盛大启幕,千人擀面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再掀热潮
- • 凤翔泥塑非遗工坊孵化农民艺术家,年销售额破亿元,传统工艺绽放新光彩
- • 金陵古渡遗址宋代沉船发现,水下考古博物馆即将建成
- • “光明护眼工程”:教室护眼灯改造率100%,照亮学生健康成长之路
- • 渭滨区端午艾草市集盛大开市,百位手艺人再现古法香囊 *** 技艺
- • 扶风县教育云平台正式上线,城乡学生共享“名师在线答疑”服务
- • 张载文化园荣登全国研学基地,“横渠四句”VR课堂引领教育新风尚
- • 积分制治理模式助力1300村村民文明生活,积分兑换生活物资温暖人心
- • 宝鸡钛谷新材料产业园签约30家独角兽企业,航空航天钛材产能领跑全国
- • 农村小学引入清华附中网课,山里娃与名校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九成宫文化节盛况空前,唐王巡游再现,万名游客共赏霓裳羽衣舞
- • 七星河村“二月二龙抬头”:千人剃头祈愿风调雨顺
- • 千年技艺焕新颜,渭滨区七夕斗巧会直播比拼绣娘风采
- • 扶风剪纸VR数字馆上线,扫描作品即可体验动态创作魅力
- • 金台区重阳节“孝亲洗脚礼”复兴,千名子女传承敬老风尚
- • 千阳县秸秆饲料化项目投产,年处理秸秆8万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 • “法治小院”化解矛盾超万起,基层治理经验全国推广彰显法治力量
- • 眉县猕猴桃果酒惊艳纽约,深加工产品价值翻番
- • 陈仓区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300名教师跨校竞岗激活教育资源新活力
- • 宝鸡开发公益岗位2.1万个,助力脱贫劳动力全国领先
- • 千湖湿地渔猎文化节盛大开幕,千年“渔鼓道情”引万人跟拍
- • 黄里古镇古法榨油技艺赛:游客比拼木槌撞击,体验传统榨油魅力
- • 全球传感器巨头霍尼韦尔落户宝鸡,50亿智能传感产业园奠基,引领西部产业升级新篇章
- •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公园开放,先秦祭祀仪式全息还原再现历史辉煌
- • 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开班,百名学员获现代农业技术证书,助力乡村振兴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开班,中亚10国学员共聚一堂,共话农业发展新篇章
- • 陈仓花椒产业园荣获欧盟认证,椒农人均年收入再创新高突破3万元
- • 千阳矮砧苹果苗木出口欧洲,年创汇超1亿美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周原文化走进校园,青铜器知识融入全区中小学课程
- • 陈仓光伏农业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示范,棚顶发电量突破10万度/月,绿色农业迈向新高度
- • 中国(宝鸡)国际农业科技博览会永久落户,签约项目总投资破千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落户,旱作农业技术辐射陕甘宁地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唐潮文化城年客流突破300万人次:夜间经济助力全市消费增量15%
- • 岐山臊子面文化节盛大开幕,千米长桌宴创纪录吸引8万游客
- • 宝鸡这座西北小城,藏着中国最顶级的克制
- • 扶风县建成西北最大种质资源库,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 • 陈仓区“抓周礼”民俗展盛大开幕,百名婴儿体验古法成长仪式
- • 周秦文明发祥地再引关注,宝鸡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大型墓葬群
- • 陈仓区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正式投产,年处理1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
- • 燕伋望鲁台研学基地落成,重现孔子七十二贤授业场景
-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荣登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榜单,国产化率再攀新高达85%
- • 太白山古法酿酒技艺获风投注资,老酒坊年产值翻三番,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章
- • 固关镇古羌族成年礼重启,青年跨火盆挑战勇者仪式传承千年文化
- • 法门寺文化景区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榜单
- • 哈萨克斯坦面粉加工基地盛大投产,年处理小麦能力突破50万吨
- • 慈善寺石窟夜游开放:灯光映射下探秘隋唐佛教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