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万名学生成非遗“小传人”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甘肃省陇南市,一项名为“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旨在让万名学生成为非遗“小传人”,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陇州社火脸谱,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独特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传统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南市决定将陇州社火脸谱彩绘引入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爱并传承这一技艺。
在陇南市某中学的美术教室里,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学习陇州社火脸谱彩绘。教师们耐心地讲解着脸谱的制作技巧,从选材、构图到上色,一步步指导学生们如何绘制出精美的脸谱。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拿起画笔,开始尝试自己动手绘制。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一项传统技艺,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绘制脸谱,还了解了脸谱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让这项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陇南市还邀请了专业的陇州社火脸谱彩绘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进行现场教学。这些传承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精湛技艺,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非遗世界的大门。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陇州社火脸谱彩绘,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非遗‘小传人’。”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截至目前,陇南市已有万名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成为非遗“小传人”。
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也让家长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开展,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陇州社火脸谱彩绘进校园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这项传统技艺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 凤翔泥塑惊艳巴黎,签约海外订单5000万元,展示中国非遗魅力
- • 百名学生重温“燕伋望鲁台”尊师礼,再现“抛箸寻师”典故
- • 周公庙周礼婚礼秀常态化展演,新人体验古风“沃盥礼”“合卺酒”,古俗韵味浓
- • 千阳县集体经济“联村共建”模式全省推广,村均收入突破百万
- • “共享食堂”:温暖留守老人,每餐仅需3元,爱心传递社会角落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设青少年禅修营,开启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篇章
- • 太白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千阳苹果园碳汇交易上线,每亩果园年赚碳汇收益500元,绿色经济新篇章
- • 凤翔豆花泡馍携手星巴克,创新推出“中式早餐套餐”引领餐饮新潮流
- • 千湖湿地生态搬迁圆满收官,渔民转型发展休闲渔业新篇章
- • 探秘通天河森林公园:冰川科考游,专家带你解密第四纪遗迹
- • “高山冷凉蔬菜直供西安连锁超市,亩均收益破万元,农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陈仓古庙会创新引入数字门票,区块链技术助力非遗收益保障
- • 全国首条“东坡诗词文化长廊”落成,学生作品化身数字文创IP,传承千年文化新风尚
- • 电商产业园助力农产品销售,年助销5亿元,3000农户共享“数字快车”红利
- • 融合教育试点校增至50所,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无障碍——我国教育改革迈向新里程
- • 岐山职教中心与吉利汽车共建实训中心,毕业生入职即享工程师待遇,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
- • 西部物流园就业扶贫基地正式投用,助力600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 • “龙源工业园共享工厂模式落地,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40%”
- • 周原现代农业园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创关中平原新高
- • 中小学教室全面安装新风系统,雾霾天PM2.5浓度低于50,守护学生呼吸健康
- • 千阳“妇女剪花合作社”走红,剪纸艺术绽放国际舞台
- • 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启用,居民参与率提升至92%,共建绿色家园
- • 社区医生发明方言健康快板,助力留守老人听懂医学知识
- • 全球钛产业高峰论坛永久落户宝鸡,引领行业标准,主导国际定价权
- • 麟游山歌AI修复工程启动,百首濒危民歌重焕生机
- • 宝鸡擀面皮产业学院成立,助力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
- • 全球钛产业峰会永久落户宝鸡,提升我国钛产业国际话语权
- • 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零碳产业园引资超300亿,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 • 秦川机床RV减速器市占率突破30%,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实现新突破
- • 陇县风光储能一体化项目成功投产,年消纳绿电达1.5亿千瓦时
- • 岐山县“健康扶贫巡回医疗队”下乡,年义诊覆盖2万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 • 民间艺人创新传承,“花椒香囊”非遗技艺与现代文创的完美融合
- • 宝鸡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线,土地流转率显著提升至65%
- • 关山草原成为低碳旅游示范区,马粪发电项目助力年供能20万度
- • 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正式投用,一站式岗位培训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
- • 全球最大钒液流电池基地开工,储能装机量满足百万家庭需求
- • 陇县羊乳产业大脑上线,AI牧场管理引领行业降本增效新篇章
- • 全球钛材采购大会订单总额破120亿,吸引50国客商参会,钛材产业迎来新机遇
- • 陈仓区何载扶贫精神纪念馆荣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 • 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村民家门口尽享秦腔、电影等文化盛宴
- • 宝鸡钛产业集群规模首破千亿,全球最长钛钢复合板刷新吉尼斯纪录,中国钛产业再攀高峰
- • 太白山国际音乐节嗨翻盛夏,游客人数突破20万大关
- • “泥塑+电商”富民计划启动,手艺人年增收超8万元,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 • “一带一路”历史名人数据库上线,宝鸡贡献度位列中西部第一,彰显古都文化魅力
- • 凤翔区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新市民租金低于市价30%,温暖新生活
- • 凤翔区“雨露计划”全面启动,助力500名贫困学子圆梦职业教育
- • 元载政治改革学术研讨会召开,唐代宰相故居保护工程启动:传承历史,创新未来
- • 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帮扶2.8万件实事,群众满意度达99%
- • 龙源工业园“共享工厂”模式落地,中小企业设备利用率提升40%,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 智慧体育时代:可穿戴设备助力学生运动数据实时生成健康报告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助力百万农户迈向美好生活
- • 五丈原三国文化园AR技术赋能,游客体验虚拟指挥“诸葛亮北伐”
- • 扶风法门寺周边民宿集群焕新升级,助力村民户均年增收8万元
- • 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CDMO企业:填补西北地区空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 • 宝鸡美食夜市点亮渭河两岸,夜间经济贡献年收入15亿
- • 凤翔木版年画跨界联名潮牌,传统图案闪耀纽约时装周
- • “麟游血条面:非遗美食变身网红,直播带货一日销售额破百万”
- • 扶风剪纸VR数字馆上线,扫描作品即可体验动态创作魅力
- • 雍城遗址考古现场开放日:游客化身“考古实习生”,体验探方发掘的乐趣
- • 宝鸡高新区创新举措,“拿地即开工”助力工业项目审批提速
- • 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盛大开园,辐射陕甘宁,年吞吐量达10万吨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班在中亚10国学员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开班
- •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慢性病管理率显著提升至90%
- • 氢能公交线路试运行,加氢站网络覆盖主城区,绿色出行新篇章开启
- • 探寻盛唐遗风——麟游“唐井取水礼”复原之旅
- • 宝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连续三年西北企业满意度测评领先
- • 渭滨区端午艾草市集开市,百位手艺人再现古法香囊 ***
- • 乡村非遗夜市常态化运营,百位手艺人月均收入破万
- • 《经典咏流传》助力西府民歌绽放新光彩,全网播放量突破2亿次
- • 《数字修复技术助力“千阳灯盏碗碗腔”:AI还原百年唱腔重现古韵》
- • 农村电网升级助力生活品质提升,3万村民共享用电无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