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臊子面技艺融入劳动课程,万名中小学生传承非遗美食文化

宝鸡新闻网 阅读:7 2025-09-04 03:43:35 评论:0
岐山臊子面技艺融入劳动课程,万名中小学生传承非遗美食文化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岐山臊子面作为陕西传统美食的代表,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岐山臊子面技艺正式列入劳动课程,万名中小学生开始学习制作这一非遗美食,让这一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

岐山臊子面,又称“秦镇臊子面”,起源于秦镇,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岐山臊子面的面条筋道,臊子鲜香,汤汁浓郁,深受人们喜爱。为了传承这一传统美食,岐山臊子面技艺被列入劳动课程,旨在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非遗美食的制作方法。

据悉,此次岐山臊子面技艺的普及工作,由岐山县教育局牵头,联合当地餐饮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实施。课程内容涵盖了岐山臊子面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食材选择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们全面了解这一传统美食。

在岐山县某小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岐山臊子面的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和面、揉面、擀面到切面,再到炒臊子、煮面、调味,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动手,体验制作过程。经过一番努力,一碗碗香气四溢的岐山臊子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通过学习岐山臊子面制作,我们不仅学会了做一道美食,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参与课程的学生表示。据了解,此次劳动课程共吸引了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技艺的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劳动课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不仅学会了制作美食,更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未来,岐山县将继续加大对岐山臊子面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劳动课程等方式,让这一传统美食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同时,岐山县还将积极探索岐山臊子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让这一非遗美食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岐山臊子面技艺的传承工作,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岐山臊子面这一非遗美食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