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农家乐焕新升级,文旅融合助力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
秦公一号大墓,作为我国重要的考古发现,不仅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也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周边农家乐的升级改造,以及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的村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户均年收入增长达到了5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西周时期秦国的公墓,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产,当地 *** 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的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游客体验当地民俗风情、感受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农家乐的经营者们充分挖掘秦公一号大墓遗址的文化内涵,将传统农家乐与现代旅游元素相结合,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还可以参观秦公一号大墓遗址,感受历史的厚重。
为了提升农家乐的整体品质,当地 *** 还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新建的停车场、旅游厕所、观光步道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 *** 还组织了对农家乐经营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经营理念。
随着农家乐的升级改造,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的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数百万元。村民们通过参与农家乐的经营,户均年收入增长达到了5万元,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文旅融合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农家乐的经营过程中,村民们更加重视对秦公一号大墓遗址的保护,积极宣传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未来,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的农家乐将继续秉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当地 *** 也将继续加大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的农家乐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农家乐的升级改造,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周边的农家乐将会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为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 凤凰湖景区羌族文化实景剧《云朵上的家》国庆首演,展现羌族风情魅力
- • 智慧养老新篇章:社区养老驿站覆盖90%街道,智慧监护系统守护10万老年人
- • 陇县奶山羊区块链溯源系统正式上线,一扫耳标即可追踪“从牧场到货架”全链路
- • 农村电商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孵化50家网店,黄桃罐头线上日销万单
- • 千年技艺焕新颜,渭滨区七夕斗巧会直播比拼绣娘风采
- • 千阳荞面饸饹惊艳亮相G20峰会,中国美食赢得多国政要赞誉
- • 光明护眼工程全面启动,教室护眼灯改造率100%,呵护学生视力健康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50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历史,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麟游县“扶贫土豆”直供高校,订单种植助力农户增收5000元
- • 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投产,品牌价值再攀高峰突破2000亿元
- • 宝鸡市成立国际美食联盟,携手50国共绘风味合作协议新篇章
- • 宝鸡中考体育改革落地,体质健康优秀率显著提升至82%
- • 眉县猕猴桃果酒出口日韩,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草碧镇光伏农场并网发电,农光互补模式助力农民增收20%
- • 杨家村窖藏青铜器DNA检测结果公布,周王室血脉迁徙路线图面世,历史研究再掀波澜
- • 宝鸡与拼多多共建“农产品云展会”,3天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居全省之一,厕所革命惠及百万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融合教育试点校扩至80所,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率显著提升:构建和谐教育新格局
- • 陈仓光伏农业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示范,棚顶发电量突破10万度/月
- • 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助力销量翻番,充电桩覆盖率领跑全省
- • 法门寺数字博物馆上线,全球游客可VR“穿越”盛唐地宫,感受千年文化魅力
- • 金台区西府老街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单日客流突破5万再创佳绩
- • 太白县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生态农产品溢价率攀升超60%
- • 野河山生态景区惊现罕见秦岭冷杉群落,自然教育基地即将建成
- • 秦岭北麓宝鸡段野生大熊猫踪迹显现,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
- •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销售额突破50亿元,农产品线上渗透率超60%
- • 凤翔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 •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3万户家庭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迈向健康生活新篇章
- • 岐山转鼓:非遗乐团奏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 • 凤翔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系统投用,亩均节水50%、增产200斤,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一步
- • 和氏乳业助力教育,捐建10所“食育教室”万名学生参与奶制品科普实践
- • 扶风县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遗址重见天日,将成爱国主义实景教育基地
- • 西府宴席“十三花”预制菜上市,传承传统风味再现餐桌
- • 金台区首届汉服花朝节启幕,千人巡游演绎盛唐风华
- • 田间职校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新农人”,苹果种植技术覆盖山区
- • “猕猴桃庄园果农嘻哈大赛”方言说唱演绎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宝鸡氢能产业联盟成立,制储运加全链条投资破500亿,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圆满完工,84个村通沥青路,助力乡村振兴
- • 矮砧苹果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助力果农,抗风险能力提升50%
-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荣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谱写陕西制造业新篇章
- • 宝鸡将礼乐基因写入现代人精神基因组
- • 林麝养殖技术进职校课堂,特种经济动物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 • 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扩能,助力“双保障”就业康复新模式
- • 周原镇扶贫菌菇大棚扩产,年产鲜菇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法治小院”遍地开花,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构建和谐乡村新局面
- • 《大周天子》实景演艺项目落户宝鸡,再现周王朝辉煌史诗
- • 陇县羊乳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再添10条液态奶生产线,巩固“中国奶山羊之一县”地位
- • 宝鸡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千台,统防统治覆盖率高达90%,助力乡村振兴
- • 金台区试点“物业+养老”模式,13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站正式投用,开启智慧养老新时代
- • 岐山转鼓非遗村:百人战鼓方阵表演,游客共赴非遗文化盛宴
- • 陇州社火马社火巡游:百匹骏马披红演绎三国故事
- • “老年幸福院+日间照料”模式:破解空巢养老难题的创新之路
- • 陇州核桃馍非遗工坊扩产,传承老手艺助力百户农民增收
- • “农村黄金蜜薯电商品牌爆红,订单种植面积激增至5000亩”
- • 千湖湿地自然学校开课,生态监测成为中学生必修实践项目
- • 宝鸡至汉中高铁年内开工,秦巴山区迈入“2小时经济圈”新时代
- • 凤翔苹果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农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8万元
- • 关山草原牧民定居工程竣工,游牧家庭开启“定居+旅游”双增收新模式
- • “一带一路”旱作农业技术培训开班,中亚10国学员共襄盛举
- • 元载政治改革学术研讨会召开,唐代宰相故居保护工程启动:传承历史,创新未来
- • 擀面皮博物馆盛大开馆,沉浸式体验300年手艺传承
- • 陇州社火助力扶贫,非遗演出队年创收300万元,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
- • 数字政务中心投用,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2小时,赋能营商环境再升级
- • 斯诺威动力电池材料项目投产:年产5万吨高镍三元前驱体,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
- • 宝鸡公安创新宣传方式,反诈鸡蛋助力反诈知识普及
- • “法治小院”村村覆盖,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7%,为乡村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 • 麟游县核桃深加工产业园投运,年产值突破亿元,助力就业800人
- • 法门寺文化景区年营收破10亿:唐风沉浸式体验成核心卖点
- • 陇州核桃加工产业园升级,核桃油冷榨技术获欧盟有机认证,引领行业新潮流
- • 岐山擀面皮标准化生产启动,年销1.2亿袋助力万人“家门口就业”
- • 法门寺佛文化研究院创新举措,开启青少年禅修营,引领全省传统文化教育新风尚
- • 宝鸡综保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再创新高,蝉联全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