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社区焕发生机:38座“扶贫工厂”助力1.2万人家门口就业

宝鸡新闻网 阅读:7 2025-09-06 17:43:31 评论:0
易地搬迁社区焕发生机:38座“扶贫工厂”助力1.2万人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探索创新,将易地搬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为搬迁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途径。在众多成功案例中,某易地搬迁社区以其独特的扶贫模式——建设38座“扶贫工厂”,实现了1.2万人家门口就业,为搬迁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这个社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曾经是一个贫困山区。为了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然而,如何让搬迁群众在新的环境中实现稳定就业,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最终决定在社区内建设“扶贫工厂”。这些工厂涵盖了服装加工、玩具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多个领域,既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又能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充分考虑了搬迁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引进适合的产业。同时,政府还积极与各类企业合作,提供技术培训、设备支持等,确保“扶贫工厂”顺利投产。

如今,38座“扶贫工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工厂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1.2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远高于搬迁前。

“以前在家里种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在工厂上班,既能照顾到家庭,又能挣到钱,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一位在“扶贫工厂”工作的搬迁群众感慨地说。

“扶贫工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还为他们带来了技能提升的机会。在工厂工作期间,员工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扶贫工厂”还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完善。许多工厂需要原材料供应,这就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商机。同时,工厂的运营也带动了当地物流、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在“扶贫工厂”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工厂的选址、设备引进、技术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政府和企业不断创新,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展望未来,这个易地搬迁社区将继续发挥“扶贫工厂”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让更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这也将为我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宝鸡热点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宝鸡新闻网立足宝鸡文旅资源,聚合新闻、分类信息与生活服务,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求职招聘、旅游导航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平台,让用户“一网触达城市心跳”。